2017年1月13日星期五

待人接物

       也是老调重弹吧!虽然仿佛有点小题大做,但这种事频繁发生,还是必须一提再提,因为个人对新加坡的前景以及新加坡的年轻人(尤其是那些所谓名校出身的)还关心。
       今天新加坡许多年轻人也许很会读书和考试,只是在待人接物方面,因为跟着“世风”一起“日下”的教育以及家教,看来就和华文华语一样“大势已去”?!
       也是合该有事,日前小儿有位现在英国牛津大学深造的高中同窗有需要和我作个与课业有关的访谈(好些年轻人找我是因为本人在“有关业界”还有点小名气以及利用价值?),经过孩子照会我之后,她也没有礼貌上直接联系我或和我打个招呼,只是通过孩子约好了时间在我家见面,看在孩子的份上,我也不计较。
       一切都安排好了,只是不知为何她却和孩子说来访之前会再打电话和我确认,虽然觉得似乎有点多余,但也顺应如仪。只是到了约定时间的前15分钟都还没有接到她的电话!我就有点不乐,觉得这人有求于人,除了没有一种起码的礼数,也没有为别人着想,尤其是作为一个后辈。于是,就让孩子通知她不必来了 ...........但后来还是看在孩子的份上再给她一次机会。也因为:根据以往(丰富的)经验,相信她是无意的,但也正因为这种轻描淡写的“无意”频繁重演,才显得事态严重和令人担忧?!
       为何时下许多本地年轻人都如此不懂得待人接物?突然联想起近日台湾学生的“扮演纳粹”事件。针对这事,台湾总统蔡英文的看法是:这不是学生的错,而是大人的错,因为大人没有把学生教育好,也就是说:教育出了问题。
       一个国家的教育价值观肯定会培育出同类型的人民?个人是政治的门外汉,对政治也从没兴趣,但对有些(也算切身的)事还是有点“看不过眼”。或者智慧不足而“莫测高深”?实际上有许多(碰壁的)事不就是一个如何“待人接物”的问题?
       来到一个国家的层面,这也可能涉及政治和文化方面的问题。而来到和政治有关的生意或冲突争执,很多时候都和当事人对对方文化的认知程度有关,从“苏州工业园”到“装甲车事件”都莫不如此?如果不了解或有意无意的漠视对方的“文化”以及“立场”,也不检讨自己言行的“政治准确性”,而是,只是企图一味“以事论事”“据理力争”,在许多国内外旁观者看来都无异是一种“不识大体”或不懂得“待人接物”的愚蠢表现?
       难道这些“人民公仆”不明白:国与国之间的政治斗争关键往往不一定是正义而是各自的利益考量,而利益的得失或“道理的正确”和一个国家的实力密切相关,最不幸的,无论愿意与否,人民也被卷入其中一起“共患难”?!
       如今看来,有“大人”们的如此“身教”,就难怪我们的年轻人的差劲表现了?!
13.1.2017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