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0日星期日

萧邦国际钢琴比赛



        
近日偶然在网上看到了2021年度第18届萧邦国际钢琴比赛的一些赛事。不禁回想起“为赋新词强说愁”的青少年时代,在最喜爱的西洋古典音乐里,萧邦多愁善感的音乐占据了很大的一个比例,1950年代中国钢琴家傅聪作为在萧邦国际钢琴比赛作为第一个华人获奖者,更是鼓舞了海内外华人对其得来不易的成就的认同以及对未来同类比赛炎黄子孙得奖的期望。

       在那年代,萧邦国际钢琴比赛参的中国人除了傅聪以外几乎一个都没有,基本都是欧美人士,因此傅聪的获奖更显难得。反观今天,局面已经大不相同,此次比赛一眼望过去,参赛的人仿佛以包括中国,日本,韩国,台湾甚至香港人在内的亚洲人居多,欧美加拿大人士(不包括亚裔)反而成为了“弱势”一方。除此以外,近年来的萧邦国际钢琴比赛已和昔日的阳盛阴衰大不相同,但得奖的仿佛还是以男性居多?

       仔细想想,此类器乐比赛,除了同组别男女混战,其实和体育挑战人类能力极限的竞技性质也有一定的相近,里头除了天赋或长年苦练得来有如杂技魔术般的神奇技巧,也包含了参赛者能长时间维持精神专注的体力条件和临危不乱的坚强心理素质以及超强的记忆能力 .......... 和体育竞技不同的是,音乐比赛还特别注重讲究参赛者的“音乐感”,因为技术修养可能通过长时间坚持苦练熏陶获得,但绝佳以及与众不同的“音乐感”除了来自先天性的因素以外,往往是后天努力所无法达到的?

       以前没有机会仔细看比较完整的比赛过程,如今拜科技发达可以紧跟赛情,因此更能体会其中参赛者的艰难,其中除了高手如林,水平表现在伯仲之间以及个别音乐诠释角度不说,谁又能保证评判的“客观公正”?在视频里就看到有人留言骂上一届的评判之一著名老牌法国钢琴家 Philippe Entremont 的明显偏见与不公?只给是届冠军韩国的赵成珍 Seong - Jin Cho 最低的1分!另外,对参赛者而言,现场演奏的表现以及状态也不排除种种和运气有关的“变数”?!上天并不是时时都公平的?

       年轻时很羡慕这些参赛者,如今似乎更为他们的前途担忧?按之前的许多情况,除了得奖不一定保证“前途无量”,每年那么多的比赛里人才辈出也代表了其中竞争的惨烈!诚然,参赛除了能获得一种难得的锻炼机会和人生经历,也是一种努力向上的推动力,但与此同时也必须要有能接受失败(或感觉不公)的心态,这对于一般心灵比较敏感的年轻音乐家而言往往是很不容易的,除非其对音乐的信仰信念始终不为外在逆境所转移改变。

11.10.2021

老照片:年轻时的我与钢琴。

欲了解更多有关作者资料请点击链接:phoonyewtien.webador.c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