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0日星期四


卖琴记
       有些事,回想起来也苦乐参半。
       好些年前,由于孩子学习小提琴,重燃了自己对小提琴的兴趣。所谓的兴趣不在于演奏方面,而是小提琴本身作为一件艺术品的设计造型以及其背后种种有关人文景观的趣味性,由此开始了一段不长不短的小提琴收藏历程。十多年不知不觉过去了,我也从一个“无琴人”变为一个“多琴人”,还同时收集了不少“琴书” - 各种有关古今制琴名家,制琴工艺的书籍,STRAD杂志甚至小提琴拍卖年鉴等等等等 ........... 过程中除了得到许多乐趣,也从一些有关书籍杂志以及修琴师演奏家那里获得了一些有关方面的知识。
       几年前,孩子考完了小提琴演奏文凭之后,有一天突然郑重宣布不再拉琴,理由是已经完成了妈妈的心愿以及自己的责任云云 ........... 如今只热衷于弹吉他以及尤克里里!
       我不知道心愿“完成”后的妈妈对此有何感想?对我来说也不是什么晴天霹雳,人各有志嘛?!往好的方面想,这家伙也总算还有点责任感,能长时间不动声色勉为其难的“完成了妈妈的心愿”,夫复何求?只是不晓得为何?我对小提琴的搜集和收藏的热度从那时候开始也渐渐有点意兴阑珊!
       之前一鼓作气连续不断的购买,琴的数量最多的时候不少于100把,日子一久,各种年份形状各异的老琴新琴渐渐塞满了我的HIFI............
       把琴放在密不通风的HIFI房里有个道理,除了经常开动冷气保持稳定的干燥湿度环境对琴有益以外,(个人相信)琴长时间处于静止状态,时常开动HIFI系统播听音乐,以含有一定振动规律的音响和音量“震荡”之,能让琴在某种程度上保持“运动”。反过来说,从HIFI音响的角度,这些琴摆在HIFI房里除了能产生一定吸音作用,也似乎能改善原有HIFI音响的深度以及层次感,如此安排也可谓相得益彰?只是:后来HIFI房里地上椅上和书架上都堆满了小提琴,进出HIFI房都要步步为营举步艰难,因此很久也没敢再邀人来听音乐了。



       除了对琴的收藏热度已大不如前,老实说琴也实在太多了(这点太太特别能认同!听说我想卖琴,更是“热烈欢迎”!),于是大约两年前开始出让其中一些,除了通过朋友介绍,也让出一些给熟人,后来也在网上公开售卖。
       问题是一旦来到公开售卖,就难免会碰到各种各样的人,其中有外行也有内行,千奇百怪心态各异,蓦然发现网上世界和现实世界一样人心回测,对于我这么一个从来没有开门做过生意的人来说绝对是一种既新鲜又奇异的人生经验,无可避免的,其中也有愉快和不愉快的时候。
       最难忘的是第一宗交易,买家是个来自印度在本地打工的“外来人才”?网上联系后到我家来选琴,一再反复试奏之后,在五六把琴之中他看上了一把,显得非常喜欢。问起价钱,我就给了一个接近成本的价钱(S$1200),他表示付不起,提出想用他带来的一把琴对换,我说我的琴已经够多了,只想出不想进,他却死缠烂打近乎哀求(只差没有跪下来),没完没了的讲了一大堆stories ............. 最终,看他这么喜欢那把琴,我就和他对调了琴,只收了他 S$500,当下他兴高采烈的把琴拿走了 ............. 谁知后来剧情急转直下,第二天一早,刚把他的琴清理好,他就打电话来要求退货,并且态度强硬,前后判若两人,言下之意仿佛是我欺骗了他!觉得不可理喻,也不和他多说就原银原琴退还 ............. 这就是第一次卖琴给陌生人的经验,就发生在我生日的那天,多扫兴!
       幸亏这是最糟糕的一次,之后再也没有碰过比这还糟的情况,但为了不再有类似的“误会”,痛定思痛就在“销售广告”上添加了一些声明:基本就是买家要对自己的判断负责,如果自己无法决定也可以请专人来检验 ............. 事实上,来到辨别老琴的真伪,是一门大学问,有时仿佛也没有一个真正的标准,就算是有权威的大拍卖馆也有阴沟里翻船的时候?更不要说其中也存在种种不足为人道的商业运作考量?同时,在个人的经验里,同一把琴往往有人喜欢也有人不喜欢,只要琴不是很差也没有太大的损伤(尤其是老琴),并没有绝对的好坏,最终,所谓的“琴缘”也很重要,虽说人选琴,有时琴也选人?
       在其后许多有关买卖的网上联系当中,也见识了种种人性百态,感觉有许多人除了诚意不足也缺乏礼貌,最讨厌是那些拖泥带水反反复复和不守时的,这也是现实当中的一种必然和无奈吧!由于不属于生意买卖这一行,出手的都是自己认为物有所值的乐器,碰到一些迹近无知却又处处挑剔的买家时,总不免有点秦琼卖马杨志卖刀的心情,幸好人间总是有希望,也让我遇上了一些好“顾客”。
       多年来向别人买东西总不时会遇上一些谈不上友善的嘴脸,每每便会想起孔圣人名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今轮到自己卖东西,也就常常提醒自己要注意对待别人的态度,总之生意不成仁义在。另外,也许还未到穷途末路以此为生的地步?因此无论“买卖”成功与否,总能保持一种友善而平静的心态,或也因为如此,就常有“回头客”。有趣的是:在“做买卖”的当中我也发现了一些和从事艺术工作共通的道理,除了“诚意”之外,那就是耐心和坚持,虽然也有点难度,但若能秉持这些“美德”,就肯定有成功的一天。
       毕竟不是个真正做买卖的人,那些不急着卖的好琴好弓,有时也免费借人,让人拉拉也有保养作用,也算是互惠互利吧。记得有一次,有位素不相识但挺投缘的年轻人,在我这里试拉了几把琴之后,很喜欢其中一把意大利老琴,但又买不起,也许当天福至心灵,也许是缘分或冥冥之中有种天意,看到他那副爱不释手的样子,也不知为什么我就冲口而出:喜欢就借给你吧!.............. 你可以想象当时他那种满脸不可置信以及欣喜的神情吗?当时也没有讲明借出时限和任何签字文件就让他把琴带走了,后来还征求我的同意把琴带去以色列作和传道有关的演奏活动 ............
3.11.2018
注:此文原为本地唯一华文音响杂志《视听艺术》11/2018期而写。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