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28日星期二


昨晚回老家和兄弟姐妹们聚餐,姐姐拿出一些1950年代的旧电影杂志,连环图以及一些有如历尽沧桑册页散落的旧歌薄问我们有没有兴趣收藏?我随手拿了一些 ….............

旧歌薄之:

听《三轮车上的小姐》后的一点感想


       老歌!老歌!其实歌并没有老,是听歌的人老了,心境苍茫的错觉。歌曲,音乐就像是画像。画中人何尝会因时间的流逝而衰老,她/他的眼神总是在虚虚实实之间,随着时代的变迁,含情脉脉的凝视着人寰。
       就犹如在我的心里所深藏的回忆,《三轮车上的小姐》的形象还是和小时候听歌的感觉一样清新可喜。只是:因种种收听条件的改善,如今所能“看”到的画面远比从前清晰。除了三轮车,三轮车上的小姐以及小姐身边的“怪东西”之外,背景的轮廓细节以及仿佛闻得到的街道气味等等,都令人如临其境。才知道,原来七十八转黑胶老(有六七十岁了吧?!)唱片也能有如此音响境界。
      以往听这首歌只注意到屈云云小姐的美妙歌声,以及唱词的谐趣兼耐人寻味(年轻美丽的小姐,怎么会和又老又怪又有“血腥气”的东西亲蜜同乘一辇?),并没有注意到匠心独具的伴奏编曲。现在有机会听得比较清楚了,发现编曲者无论在和声配器上处处都天衣无缝的配合了词意。把应有的气氛和色彩都一一呈现出来。各种器乐音响都有适度的平衡对比,仔细聆听当中小提琴的拨弦和长笛快速音符,潇洒流畅的交接,低音乐器“深沉阴暗”的灰色色调。这些都令人感觉到编曲者的机智老练和一定的西洋古典音乐作曲功底。能听到这种种音乐及音响上的细节,录音素质当然很关键。
      很难怪:一向来人们对七十八转唱片音响的误解。除了早期的播音器材无法准确和公平的重现,反映当年这些唱片的录音质量以外(也就是说当年的人们无法享受和想象,这些唱片的最佳音响素质),长期以来对旧唱片杂音观念的恶性循环和渲染,更加深了人们对这些录音的质量的误解。实际上:许多这类唱片录音在以往的再版,转录过程之中,音质被歪曲,改变甚至破坏以外,有时候因也为不正确甚至是恶劣的处理手法,令人对歌唱和伴奏(乐队)水平产生负面印象。
      其实:有时听听西洋古典音乐大艺术家如奥地利小提琴家克莱斯勒(Kreisler),意大利歌唱家卡罗素(Caruso),德国指挥家富温格勒(Furtwangler),波兰钢琴家帕德雷夫斯基(Paderewski)以至(最近在老编家里听到的)粤剧名伶白驹荣的《客途秋恨》等等旧录音都有同感。
      世事往往如此-成也在人,败也在人,关键就在事情(有关工作)由谁来做。时至今日,制作好的录音,除了有拜科技进步之外,还必须感谢有识兼有心者如李宁国先生和卢鉴江先生等有志之士的努力。我们才得以有幸“一睹”众多昔日好歌的庐山真面目。

22.2.2007(原发表于《视听艺术》修改于12.10.2010

补记:回想起来,和屈云云小姐还有一面之缘........... 仿佛昔日一些上海香港红星如李丽华,葛兰,夏梦等等息影之后都成为了京剧票友,屈云云也在此列,记得1970年代初青年华乐团在李雪岭先生领导下为屈云云伴奏过京剧折子戏,印象中,屈云云的歌声异常嘹亮,4-50个人的大乐团都盖不过她一人的声音 …........
23.8.2018

聆听屈云云原唱的《三轮车上的小姐》请点击链接: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TF3LlqwIJQ&gl=SG&hl=en-GB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