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19日星期日


8年前的文字,从那时开始就不再参与有关比赛评委,听说后来情况有所改变,是福是祸?就如如冬日饮水,只有有关人等冷暖自知了 ….........

谈青年节华乐(乐团)比赛

       评过多年的青年节华乐(乐团)比赛,看过种种情绪激动对比强烈的场面,一边是得意者欢天喜地,高声欢呼!另一边,失意者悲伤流泪,黯然离去。
       为何他们如此动情?这里头原因甚多,除了荣誉(面子)问题以外,得到荣誉金奖,金奖或银奖对有关学校,参与学生以及指挥,指导员都有着有形无形的“物质”或分数上的回报。因此有志于此的学校,除了学生需要长时间辛勤练习准备以外,家长在各方面的支持配合也非常重要,有些学校还不惜重金购买乐器,聘请名师来指导训练。因此:那些条件好的学校乐团,“装备”有时比起专业乐团还有过之而无不及
某年的新加坡青年节,在南洋女中礼堂与其他评委合照。


      问题是:对某些学校来说,得到银奖就等于是失败了!金奖是起码必需的,最理想当然是获得荣誉金奖。于是,比赛前两三个月,参赛乐团整个气氛便有点像在“备战”!实际上,到了比赛的现场,大家心情都绷得紧紧的,有些乐团演奏时给我的感觉就像在“拼命”!所谓的“养兵千日,用在一时”精神,完全表露无遗。临场大伙同舟共济,全力以赴,抱着只能胜不能败的决心“应战”,场面真有点悲壮……….. !因此一旦演奏过程中出了什么意外,或得不到理想的成绩,那种沉到谷底,失落的心情是无可掩饰的。
       无论学校积极参与比赛的出发点是什么,但学生,老师以及家长在整个过程中所付出的汗水努力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就看在这一点分上,作为一个评委,除了一定要凭“良心去做好他们的工作之外,是否也可以在合理的程度上,尽可能以实质的行动(表示)去鼓励一下这些孩子。评委们应该知道,所评比的并非专业乐团,主办当局不也说过这只是中央评审而已,也声明没有限制奖牌数目,为何有些评委就是不愿意抬抬手,成人之美?这样说并非要刻意降低水平和要求。事实上就连许多外来评委也曾为参赛的学生乐团水平之高而惊叹。也许不是每个评委都有领导学校乐团参赛的经验,也未必能了解其中的甜酸苦辣。有时我想:如果让评委们也“下海”尝试一下参加同样的比赛,也许未必就一定能胜出。前不久便听过一位中国“大师级”指挥和新加坡华乐团合作的演出,其中曲目有青年节华乐团比赛常青曲“飞天”,好些朋友听后都怀疑:是否达到有关比赛荣誉金奖水平!
       由于种种复杂因素,比赛只有相对而没有绝对的公平。但既然参赛团体(学校)如此认真对待有关活动,教育部课外活动署便有责任在评委的人选上慎重其事。若官员们没有这方面的认识,联系和人脉资源,可以考虑成立一个遴选委员会来决定,委员会甚至可以听取学校乐团负责人的建议和推荐,再开会决定落实。总之整个过程务必做到尽量透明,绝不能再允许有利益关系者私下推荐评委,或让有利益关系嫌疑者当评委,这是非常失责也非常不公平的,也对不起所有参与者。另外:让同一人长期不间断的担任评委也是很不妥当的。
       对于评分方式,个人认为既然已把最高分和最低分拿掉,只取其余的分数平均,防范措施已足够,不必再讨论。因为讨论并不一定能解决争议,只要有人坚持反对就不能真正代表全体意见一致。何况有时也不排除有评委互相影响,左右成绩的可能和现象。
       问题是:教育部课程辅助活动署(CCAB)官员从来不承认青年节的一系列活动是比赛,按他们(此地无银三百两?)的说法,这是“中央评审”(Central Judging- 只是一种表演水平的评定。个人认为既然成绩有分等级,有明显个别团体水平比较性质成分,各校各尽所能,各出奇招,使出浑身解数争取出位,不是比赛是什么?比赛就比赛,又有什么大不了!看看我国政府对体育奖牌的重视和我们的教育方式里竞争求存的现象 - 书读得好就能成为“状元”(荣誉金奖),书读得不好就去ITE(铜奖或COP ?!)?又有什么好忌讳的?
       青年节比赛确实使学校各表演团体的水平大大提升了,这是有目共睹的,尤其到了比赛那一天,有些团体的乐感表现,比起专业团体还真不遑多让!只是往往比赛一过,不管是金奖或荣誉金奖,水平一般就兵败如山倒,崩溃得很快!这种现象使我想起了“冰雕”和“沙雕”。一种经不起温度改变,另一种经不起风吹雨打和海浪的冲击,都是脆弱和经不起时间环境考验的艺术品,虽然精雕细琢,美轮美奂,但只能短暂的存在。这种情况,年复一年,周而复始,有时真有点担心这是我们学校教育的一种反映和写照。
       也许当局的出发点是让不同学校,学生之间有机会互相观摩学习。但整个活动安排的形式却和“选美会”一样(有些乐团的确也很讲究演出服装和台风动作),乐队一队紧接一队上台下台,加上交通安排,场地局限,参赛队伍一般演完就走,学生鲜少有机会看到别校的乐团的表演。虽然过后有青年节闭幕大汇演,但有机会,有兴趣观赏的学生又有多少?这和青年节的原本意义和宗旨是否有所抵触?
       也许最能客观及全面评估一个学校乐团实力水平的,还是去看他们自己筹办的专场音乐会。有别于比赛的是:这些音乐会除了合奏曲目比较丰富,也有机会看到小组合奏,重奏以及独奏的表演。虽然一般这类演出水平都不会达到比赛时的高度,但却少了比赛曲目的局限和精神压力,整体演出氛围会比较轻松愉快,相信学生们也更能投入音乐以及享受演奏的乐趣。
5.5.2010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